冰雪覆盖的白山黑水间,排长鲁长山与战友定下“八棵松”归队之约。那条归队之路,是抗联战士重返战场的荆棘之路,也是一个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征途。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热血归途群像剧《归队》于8月25日登陆CCTV-8电视剧频道、腾讯视频。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剧目、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项目,该剧突破传统抗战剧的宏大叙事框架,以一支抗联小队从失散到重聚的生死历程为主线,通过鲜活情节,展现小人物在极端环境下的信仰抉择与人性光辉。
《归队》首播收视不俗,酷云实时收视峰值2.8871%,腾讯视频站内热度3日破24000,截至首周共收获全网热榜热搜290+个,抖音主话题.6亿次。该剧不仅为抗战题材影视创作开辟新路径,还以鲜活的历史记忆唤醒当代人对和平的珍视、对英雄的敬仰。
1
小人物 大历史
谈及《归队》的创作初心,编剧高满堂说:“我想把笔触聚焦于普通战士,生动呈现他们的所思所想,描摹他们如何坚守信念,以及怎样坚持到抗战最终胜利的过程。”
高满堂
编剧
该剧创作素材源于高满堂2005年至2011年在黑龙江积累的采访资料。当时,为创作《闯关东》三部曲,他采访了30多位抗联战士。如今,许多老战士都已离世,这些采访素材愈发珍贵。为了创作《归队》,高满堂再度前往黑龙江,采访八十八国际旅的后人,将新采集的素材融入剧本创作。
在深入研究这段历史的同时,高满堂一直在寻找独特切入点。他反复思索,最终确定“小人物,大历史”的理念,聚焦东北抗联十四年艰苦抗战历程中,一支抗联小队一个排六个人的故事,以“突围、失散、寻找、重逢、变故、争取、过江、回国、归队”九个关键节点串联完整的故事线。
“这部剧本质上是群像戏,通过灵魂人物鲁长山的视角,串联多条故事线。”高满堂表示,这些线索相互交织、齐头并进,每条线独立成章又彼此关联,兼具命运感与观赏性。“终极任务与归队的主题和动作内外呼应、一气呵成,将戏剧事件与真实时事推向高潮。”
2
戏里戏外深切共鸣
“《归队》不仅是一部剧,它是一首我们献给黑土地和那段烽火岁月的信念史诗。”导演臧溪川的话语中满是深情与敬意,寥寥数语便点明《归队》的独特意义与厚重底蕴。
臧溪川
导演
臧溪川介绍,团队在创作时有明确追求,“我们无意塑造完美英雄,而是力求展现‘战争’这张巨网下,真实的人如何在恐惧中生出勇气,在迷茫中找到坚定,在绝望里点燃希望。”在他看来,抗联战士并非无所不能的神,而是有着恐惧、迷茫等情绪的普通人,“正是这些复杂的情感与抉择,让角色鲜活起来,也让剧作更具感染力。这些人性的复杂切面,才是这部剧最动人的所在。”
于是,观众看到:排长鲁长山(老山东)果敢坚毅,冒死犯险解救陷入危难的队员;二班长汤德远因家庭羁绊和命运波折,信仰一度动摇,但最终选择“归队”;青年战士田小贵是地主家的儿子,他带着家里的全部护院参战,令老父亲深受影响;卫生员兰花儿误入“土匪窝”,却带出一支能打善战的武装队伍;战士高云虎九死一生来到松林镇,与为他提供藏身之所的酒馆老板娘大阔枝情投意合,他在是否归队的选择上陷入两难,与一路肝胆相照的战友福庆产生分歧,最终两人一同跟随排长继续抗日……从分散到集合,从小家到大义,《归队》绘就一幅平凡英雄的鲜活群像,展现一群失散的抗联战士艰难的“归队之路”。
臧溪川希望通过这部凝聚血汗与真情的作品,向长眠于白山黑水间的英烈致以崇高敬意,将抗联英雄用生命诠释的“归队”精神传递给观众。“愿它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缅怀、对和平的珍视。与此同时,希望作品能在每个人面对各自人生困境时,为他们注入一份‘打不散’的勇气与力量。”
为真实还原历史,剧组深入长白山腹地实景拍摄,东北多变的天气和复杂的地形给主创团队带来巨大挑战。臧溪川回忆,东北进入9月后,日照时间明显变短,剧组必须争分夺秒,即便条件艰苦,却从未听闻有人抱怨。“这份近乎‘傻气’的坚持与团结,源于大家对这段历史的敬畏、对剧中人物的热爱、对‘归队’精神的深切共鸣。”
3
触摸历史的质感
主创团队坚持在抗联战斗过的真实土地上实景搭建、拍摄,力求还原每一寸浸透血泪的东北土地和饱经风霜的时代建筑。“只有站在真实的土地上,才能感受历史的厚重,才能让观众真正触摸历史的质感。”臧溪川如是说。
谈及该剧影像风格与视觉呈现的核心理念,臧溪川直言:“作品要在残酷现实中淬炼诗意之美,画面要在粗粝的真实中透出东方的意蕴与深沉的诗意。”这一理念贯穿剧集创作始终,成为视觉呈现的灵魂指引。
主创团队巧妙地让天地万物参与叙事,将东北的四季轮回与瞬息万变的天气化作天然画布。“东北四季变化丰富,天气变幻莫测,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充分利用,让它们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臧溪川表示,镜头语言是这一理念的重要载体。该剧镜头忠实记录东北的广袤、厚重、粗犷及其刀劈斧凿般的棱角。
观众既能领略白山黑水的壮阔,又能感受人在严酷自然面前的渺小、顽强与不屈。那连绵的山脉、奔腾的河流,既是自然的写照,也是人物命运的隐喻。《归队》细腻刻画抗联战士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命韧性与理想信念,在残酷与诗意的交织中展现独特的艺术张力。
在服装、化妆、道具等方面,制作团队同样精益求精。臧溪川介绍,“每一块补丁的位置、每一道伤痕的形状、每一件旧物的包浆,都必须严丝合缝地贴合角色的身份、经历、所处具体环境,以及在战争摧残下的状态。”这种对细节的追求,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