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电影 《归队》:富二代、大少爷,田小贵为什么革命意志最坚定?

《归队》:富二代、大少爷,田小贵为什么革命意志最坚定?

在《归队》最新的剧情中,借着防土匪、练护院的名义,田小贵在父亲的眼皮底下购买了武器、拉起了队伍。最终,在人员招募到位、队伍操练成型后,田小贵带着二十人的小分队投入到了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洪流中。



直到此时此刻,父亲才发现上了儿子的当。惊喜变成了惊吓,老田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

宁作太平犬,不为乱离人。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乱世,和世上所有的父母一样,田父不求儿子出人头地、建功立业,他只愿小贵能够一生喜乐、平安顺遂。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亲为小贵规划了下半生——娶妻生子续香火、继承产业当少爷。因此,当田小贵阔别多年、回到家乡之后,田父也曾苦口婆心地劝说儿子留下。他甚至逼着小贵在母亲的牌位面前发誓,从此脱离抗联、不再抗日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越是底层民众,越是苦大仇深,革命的意志也越是坚定。

在抗联小分队六名幸存者中,兰花儿身怀六甲、变身大嫂,却始终不忘抗日打鬼子的事业;老山东家庭贫困、儿子残疾,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队的征程;福庆更像是心系组织、一心归队。

但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抗日不在一朝一夕。抗联的战士长期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是所有人面临的处境,因此,当安稳和诱惑一旦袭来,难免会有人动摇。

例如,云虎住进了夜来好、爱上了老板娘,就对归队的事情不再上心;老汤回了趟老家、见到了爸妈,于是就陷入了忠孝难两全的困境。



和战友们不同,田小贵是个货真价实的富二代。他出身大户人家,父亲是地主老财,家族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含着金汤匙出生、从小就是大少爷。

小贵的起点,是他人奋斗一生也无法到达的终点。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他都有不参加革命、不抗日打鬼子的理由。令人称奇的是,小贵却成了意志坚定、旗帜鲜明的革命者。

信仰,贵在坚定。和思想松动的云虎、老汤不同,田小贵之所以能够坚守信仰、毫不动摇,主要是因为他是小分队中少有的文化人。

田小贵离家前,他曾给父亲留下过一封信。在信中,他曾这样写道,“儿子当年弃笔从戎,抱着一腔热血征战沙场,直到今天从没后悔过,血也依旧热着。”



和老山东、小福庆、汤德远等出身底层的泥腿子们不同,田小贵上过学、读过书,所以看问题才会更加深刻、一针见血。

在全剧开始的1938年,神州大地上亡国论的观点甚嚣尘上。由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利,让部分的民众心灰意冷,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仿佛就在眼前。

在剧中,葱山小白马的观点就十分具有代表性。小白马也曾是抗日义勇军的成员,但是在与日寇作战的过程中,屡战屡败的他失去信心、放弃抗日,成为了占山为王的土匪。按照小白马的说法,小鬼子要钱有钱、要枪有枪,指定打不过小鬼子。



与此同时,台儿庄等战役的获胜,则让另一部分民众陷入了空前的狂欢,高唱赶走小鬼子、击败日本人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在亡国论与速胜论两派争论不休时,更多人则是身陷迷雾之中,看不清抗战的未来。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抗战还要打多久,胜利是个未知数。因此,在经过了漫长的八年抗战过后,有的人一往无前,有的人踟躇彷徨,有的人壮志犹在,有的人热血已凉。

同样是在这一年,人在延安、身处窑洞的教员写出了经典名篇——《论持久战》。只是,领袖之所以是领袖,是因为他能够高瞻远瞩、拨云见日;普通的战士和底层的民众,并不具备这样的视野和判断。



小贵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誓将抗战进行到底,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他有知识、有文化,能够看得清本质、猜得出结局。毕竟,教员已经明牌告诉了全世界,日本人即使知道我们的套路,但是他们依然无能为力。

小贵看得清抗战的结局,更了解鬼子的人性。

在剧中,对于日寇的侵略,大多数的民众始终是忍气吞声、得过且过。田小贵的父亲,正是这一类的代表。按照他的思路,只要自己不亲共、不反日,守着家业、当着顺民,就能够逃过硝烟和烽火。

对此,小贵看得一清二楚。他在信中写道,“小鬼子在,咱老百姓就活不安稳呀,小鬼子没动咱家,不是他们心善,更不是他们可怜咱,是他们想把猪养肥了再宰。只要小鬼子在,咱早晚得挨这一刀。”



善良带锋芒,退让有底线。事实上,当顺民不过是田父们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味的被动挨打、退缩忍让,只会让鬼子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无原则、无底线的退让,只会助长鬼子的嚣张气焰,沦为鬼子屠刀下的冤魂。

作为八十多年前的进步青年、抗联战士小贵认得清鬼子的嘴脸、看得透抗战的结局,所以他才会勇往无前、视死如归。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有君如斯,国之大幸。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目之所及》:曲桐做梦也想不到,最坏的人居然是自己的父母!
下一篇
《富貴逼人》招弟關佩琳近況曝光容貌惹熱議,傳息影與周星馳有關

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