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主打明星与网红合作创作短视频的综艺《我赞红人》,最近却因“评价翻车”成了话题焦点。黄子韬和龚俊组队提交的作品,竟遭到现场网红高雨田大魔王、汪星宇等人的犀利批评,称其“缺乏深度”“仅博人一笑”,甚至抛出“来节目前不知道黄子韬是谁”的言论,瞬间点燃舆论战场。
节目中,黄子韬与龚俊合作呈现的短视频风格轻松诙谐,融合当下网络热梗,原本多数观众反馈“好笑”“看完心情好”,认为明星跨界尝试本身已值得鼓励。然而网红评审汪星宇却直言:“要不是他们的名气,我肯定不会点赞”,高雨田更是冷淡总结:“效果一般,两个帅哥就没了。”
这番“毒舌”迅速引发网友反弹。不少人质疑这些网红“揣着明白装糊涂”:“上明星综艺却声称不认识顶流,这网速是断联了十年吗?”“一边靠明星带来节目热度,一边又踩对方没深度,这不是现实版‘农夫与蛇’?”
也有观点指出,网红批评的立足点本身值得商榷——用“名气”作为评判依据,反而模糊了对作品本身的讨论。黄子韬和龚俊作为演员和歌手,跨界参与短视频创作本就不是与专业创作者同台竞技,轻松搞笑、传递快乐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更让网友不满的是,这番“一般”论调被指刻意立人设、蹭热度。毕竟,节目因黄子韬、龚俊的参与获得大量关注,而网红评审却在享受流量红利后反向操作,被批“又当又立”。
事实上,艺术评价本就“各花入各眼”,有人偏好抽象深刻,也有人喜欢直接快乐。但无论审美差异如何,尊重都是基本前提。网友也纷纷喊话:“坐等这些网红自己的作品出炉,看看究竟有多‘不一般’。”
这场风波背后,不仅是审美标准的争论,更折射出流量时代“评价权”与“话语权”的复杂博弈——当网红拿起话筒点评明星,到底是真诚批评,还是人设算计?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