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综艺 原创 让AI出圈、出海!总台的AI盛典“酒香不怕巷子深”!

原创 让AI出圈、出海!总台的AI盛典“酒香不怕巷子深”!

国产MiniMax大模型与知名辩手陈铭辩论,以42%的人类认同率通过“图灵测试”,这意味着什么?

近日,一场发生在《2025中国·AI盛典》上的人机对决,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科技迷们热烈欢呼:大模型足以“以假乱真”,这是见证了中国AI里程碑级的突破啊!更多的观众,则为“AI会不会爱上人类”的辩题陷入了深思,大家是如此真切地感受到,AI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全面融入并深刻影响你我的生活。

时隔一年,从深圳到上海,从《2024中国·AI盛典》到《2025中国·AI盛典》,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打造的这个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国家级舞台,实现了一场肉眼可见的进化,集结的行业领袖之多、呈现的创新应用之多、实现的内容突破之多,都令人眼前一亮又一亮,以至于有观众惊叹:“不敢想象,明年的AI盛典又该有多么精彩和震撼!”

截至目前,盛典累计收获全网超50条相关热搜热榜,主话题#2025中国AI盛典#及衍生话题阅读量累计超1.7亿,央视频各平台直播总观看量达2055万,相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亿次,网友们力赞“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看到了AI国产之光”!

“相AI相生”,是《2025中国·AI盛典》的主题。这四个字,恰好也暗合了创作团队紧随AI脉动、不断迭代升级的心路历程——盛典不仅记录了中国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只争朝夕的奋进步伐,更以自身的阔步向前,精准标注了AI进化的刻度。

以追光致敬追光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一大批冉冉升起的行业新星们,以理想为帆,以奋斗为桨,奔赴星辰大海,勾勒未来弧光。

和《2024中国·AI盛典》相比,《2025中国·AI盛典》最突出的升级,是推选出代表了AI产业年度影响力和成就的“2025年度AI人物”:王兴兴、陈宁、陈维良、张鹏、周靖人、姜大昕、夏立雪、韩璧丞、彭志辉、戴文渊(按姓氏笔画排序),“年度AI人物”发布人刘大响、郑纬民、杨华勇、王坚、郭毅可、谭蔚泓、王田苗、刘庆、漆远、戴敏敏为他们重磅揭晓。

盛典播出当日,众多网友在线观看实时热议:“十大年度AI人物有三个90后,‘2025年度AI创新应用’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也是90后,AI果然是青春滚烫的事业”“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这些闪耀的名字,就像是一串温暖的代码,正在为我们编写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

盛典推出“2025年度AI人物”的初衷,既是为了向逐梦者致敬、为突围者欢呼、与追光者同行,也希望通过宣传这些在中国AI领域取得卓越成果的企业家,生动展现AI技术在千行百业为百姓生活带来的真切益处。最终入选的十位年度AI人物,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AI产业发展领先、优势显著的城市,涵盖了具身智能、芯片、算力大模型、脑机接口等热门赛道,他们的创造,正像春雨般无声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为了保证本次推选的权威性与公平性,主创团队做了两项关键工作:其一,联动各地发改委、经信委、工信局,从产业一线征集到了123位极具代表性的企业人物,搭建起候选名单的基石;其二,同步组建推选委员会,邀请到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资深投资人、领军企业家与媒体代表,严格遵守科技突破性、模式创新性、产业引领性、社会贡献度这四大标准,完成推选。

与其说这是一场推选,不如说是AI行业的顶尖观察者和先锋创造者在共同校准AI领域的年度坐标。而这个“坐标”是什么呢?主创团队分享道:“十大年度AI人物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他们对AI事业都无比热爱,并为此付出了漫长时光的沉淀与磨砺。他们今天的成就,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深深扎根在中国产业的沃土里,紧紧锚定百姓真实需求,踏踏实实去做那些可能‘不被看好’却意义深远的事情,用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正是这份仰望星空的远大抱负和敏锐务实的科学精神,让他们成为了引领中国AI发展的灵魂人物。”

借突破点赞突破

2025年,是AI技术在中国加速落地、深度融合的关键之年。

作为以展现中国AI领域最新实践、丰硕成果及广阔前景为内容的大型主题活动,《2025中国·AI盛典》汇聚超百项AI创新技术,集结全球AI科学家、艺术家共创,着力以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创新表达,陪伴观众们迎接一场对AI技术的检阅、对人机协同的前瞻。

这是个机器比真人更加“抢镜”的舞台——多款国产人形机器人陆续登台,集中展示最新“学习成果”。从妙语连珠的主持人,到表演武术、钢琴、唱跳的艺术家,再到和人类激烈辩论的思考者……它们统统“拿捏”。

《迎客鼓》中,依托机器人动作捕捉技术,智元远征A2机器人完成了苗鼓技法的学习与训练,与歌手阿朵、苗鼓十三姨的同台表演,不落下风;《Passion·人机共振》中,10台傅利叶GR-2人形机器人在模仿学习技术下,生动复刻了人类舞者的韵律美感,同时,24台珞石SR系列柔性协作机器人通过预编程,实时感知场上演员姿态,实现人机协同共舞;“断臂小伙”周键佩戴融合了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仿生手,与和璇机器人钢琴合奏《茉莉花》;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以武会友”,和太极拳世界冠军、全国武术冠军杨德战、峨眉武术省级非遗传承人凌云展开跨越次元的对决……各具特色的才艺展示,诠释出日新月异的AI技术如何突破物理限制,赋予机械以艺术灵魂,并与人类协同“共生”。

从视频生成到语音合成,从图像处理到多模态交互,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正全面重塑创作范式。本届盛典带着“借突破点赞突破”的热忱,将多项刚刚问世的AI技术深度参与到节目制作,以此展现新兴科技赋能文化创新的无限可能。

《浮光·十二兽首归来》《This Is Me》搭载今年6月刚刚发布的“海螺02”视频生成模型,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可生成高度复杂运动场景的AI视频模型,成就了#AI让十二兽首化身乐师#、#Grace用AI和世界名画同台飙歌#的名场面,在《This Is Me》的执行阶段,主创团队邀请AIGC创作者赵旻老师共同设计,从多轮线上会议反复打磨脚本,到彩排期间的零距离协作,高效联动确保了舞台呈现的精准与震撼;《今夜无人入眠》则运用了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在ICASSP 2025最新提出的SYKI-SVC技术,和商汤如影提供的国产自研数字人技术,仅凭照片就能推理生成出惟妙惟肖的人脸动态与肢体动作,成功实现三位歌唱家同自己的AI数字分身用七种语言唱名曲;即梦图片3.1模型、可灵2.1大模型等今年上线运行的AI工具在《兵马俑世界奇遇记》中大显身手,让沉默的陶土铠甲有了跨越山海的力量。

“在AI技术爆发的今天,我们已习惯了见证那些曾经‘不可能’的奇迹,所以在AI盛典创作之初,我们就在思考:除了制造视觉奇观,AI能否还能承载更加深刻的使命?”主创团队表示,最终呈现的这些节目,借助技术的神奇,或修复跨时代的创伤与遗憾,让散落在异国他乡的国宝文物听到我们的呼唤;或上演东西方文明的奇遇,折射出文明对话的多种可能。而这,更进一步地体现了盛典“相AI相生”的主题——科技必然要在人的深层需要中,和人的深度碰撞里,找到共生的力量。

用思想激荡思想

一年多前,AI刚成发端之势,社会大众对AI技术既充满期待,又心存不安。在兴奋与焦虑的交织中,《2024中国·AI盛典》以大国“智”造、民生应用等多元场景,为公众打开了认知AI的第一扇窗。

如今,AI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激情,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了大家的“超级助手”和“思考引擎”,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伴生新的迷思。《2025中国·AI盛典》延续《2024中国·AI盛典》的思辨性,抛出直击人心的新命题——当AI从冰冷的工具蜕变为有温度的伙伴,人机关系正在发生怎样的本质转变?

谁是AI?谁是人类?国产MiniMax大模型与知名辩手陈铭围绕“该不该按下删除痛苦回忆的按钮”“AI会不会爱上人类”的两场精彩辩论,堪称盛典的点睛之笔。辩论结束后,现场42%的观众猜错了辩手身份,国内首个通过人机辩论图灵测试大模型就此产生。

谈及新时代“图灵测试”诞生的幕后,主创团队表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图灵的这个思想实验,几乎是衡量机器能否‘像人一样思考’的金标准。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是时候重新审视这个经典测试了!我们想真刀真枪地验证一下,机器是否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独立思考’能力?它的思考水平,是否足以迷惑住我们人类?我们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呈现,让观众们直观地、沉浸式地感受到AI领域的惊人突破与卓越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大家通过这场特殊的辩论,对‘相AI相生’有所感悟,就像蒋昌建老师在节目中所说,它让我们清醒认知人类情感的独特,审慎构建人机伦理,并在技术洪流中不断追问何以为人,何以为爱,思考永无止境。”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以AI的形象,贯穿盛典始终,AI技术还架起时空桥,让图灵与徐光启、利玛窦进行了一场直面AI时代发展的精彩思辨。

为帮观众打开更宽广的时代视野,“AI解码时刻”特邀嘉宾姚期智、郑庆华、薛澜、王坚、Stuart Russell、Bilel Jamoussi、Gillian Hadfield、周伯文等,更围绕“AI向善”的实践突破、全球AI治理的协同路径、AI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方向等议题,分享真知灼见。

《2025中国·AI盛典》的落幕,预示着又一场全新的进化正在酝酿,它召唤同行者,更期待有为者,共赴“相AI相生”的又一程。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虞书欣被赵志伟绿的瓜?宋轶甩了白敬亭?w女星被渣男骗财骗色?赵昭仪跟前任复合?
下一篇
原创 让AI出圈、出海!总台的AI盛典“酒香不怕巷子深”!

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