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电影 谢天谢地,这过气女演员终于翻身了

谢天谢地,这过气女演员终于翻身了

这些年,台湾集中爆发了一波中女翻红潮。

贾静雯林心如、杨谨华、林依晨、陈意涵、许玮甯……

曾经的偶像剧女神,纷纷转型出演复杂而有深度的中女角色。

不仅个个口碑大爆,还有不少拿到了演技大奖。

记得2019年贾静雯凭借《我们与恶的距离》荣获最佳女主角后曾说的一句话:

「感谢导演你用快要过气的女艺人。」


而最近,又有一部台剧拿下高口碑,豆瓣评分一度达到8.4。

被很多网友评为年度最佳华语剧,进一步抬高了台剧天花板


有意思的是,本剧的几位主演与前面的那些明星不一样。

别说「过气」,她们年轻时都没有大红大紫过。

但即便如此,40岁+的她们依然矜矜业业地搞事业,终于在这几年获得不小关注。

而这部剧也一反常规,由她们担任主角,只给 林心如少量客串戏份。



或许,她们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中女翻身。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她们的这部高分作品——

《拜六礼拜》



这部剧主角人设,非常炸裂:

老小三


要知道,在内娱,「老小三」要比「小三」人设更危险。

国产剧《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里,女主角丈夫不顾年轻貌美的原配,出轨年长女上司。

不仅让「你真是饿了」成为网络爆梗,演员因此牵连被恶评。

更让全网掀起一股「打老三」乐子活动,对着角色狂轰滥炸。




与之对比,台剧竟然能搏得一片好评。

怎么做到的?

让我们先看看这个「老小三」的故事。

女主角瑞秋(钟欣凌 饰),是一家公司的文员。

因丈夫出轨离婚,与儿子一起生活。

被第三者问题拆散家庭的瑞秋,本该最恨插足他人婚姻的人。

可谁知,自己竟像被诅咒一样成了「小三专业户」。


瑞秋先是爱上了同公司的上司。

听信了他的离婚拖延说辞,与他保持地下情。

直到被原配打上门,上司转头变脸,才惨烈地结束这段关系。

顺带连文员这份正职工作也丢了。



本以为瑞秋会因此吸取「教训」,结果很快就重蹈覆辙。

与上司分开没多久,瑞秋意外重逢学生时代的初恋男友。

重温旧爱?别急。

瑞秋试探之下,得知对方尚未离婚。

只是事业失败,妻子不知所踪,男人也陷入困顿萎靡的状态。

瑞秋忍不住邀请男人住进了自己家,又是鼓励又是打气。


每天沉醉互动,宛如做了夫妻一般,连朋友的警告都充耳不闻。

直到初恋男友的妻子重新出现,瑞秋又惹上了麻烦。


甚至,初恋男友问题还没解决,又一项罪名从天而降:

瑞秋不只做小三,还莫名成了小三的小三。

前夫出轨后,与第三者结婚。

谁知婚后不顺,也到了离婚边缘,深夜上门找瑞秋求收留。

瑞秋也没有将人扫地出门,而是任其留住。


看到这,不少观众应该警铃大作了。

在内娱,这样的女主角无论如何「洗白」都逃不过「知三当三」「惯三」的骂名。

但这部剧的看点便在于,它压根没想「洗白」。

反而以此作为切入口,去呈现中年人的情感与生活状态。


以瑞秋为例,剧中用各种细节剖白了她的「小三」心理。

而在此之前,有意无意地勾勒出她的中年处境。

瑞秋一辈子按部就班地上学上班,结婚生子。

人生过半,工作恒定,孩子长大,父母老去,婚姻走到尽头。

虽然有朋友短暂相聚,但她们也有各自更重要的人。

一种巨大的孤单,充斥着每个独处时刻。



有人说,没有陪伴,独处享受也很爽。

偏偏瑞秋年近五十才发现自己是个没有自我的人。

前半生,她甚至不会生气,万事笑脸求和。

前夫曾在吃饭时故意点瑞秋最讨厌的意大利面,瑞秋也会夸好吃勉强吃下去。


她习惯了将别人的优先级放在自己前面,以此来换取被爱。

结果,统统失败。

陷入与上司的婚外情,也是在前夫出轨后,想要赌一次成为「赢家」的机会。


重逢的初恋,是她曾经唯一被坚定选择过的证明。

与其说渴望旧情复燃,不如说重新体会到被选择的满足感。



一个执着于将被选择与被爱绑定,并无法放弃追求的人,背后大多有着无数不被选择的瞬间积累成创伤。

无意识地引领着瑞秋,基于熟悉的安全感做出重复的选择。



这样的人同时也多是「吸渣」体质。

对于那些已婚男人来说,瑞秋是最好的婚外情选择。

仅需微小的情感投入,就能获得一个只求感情的女人的全情回馈。

甚至社会损失也可控,出事公司留男不留女,社会风气又天然帮忙荡妇羞辱。

这一切,都造就了一个「著名小三」。




这部剧有三个女主,都在50岁上下。

另外两个,是瑞秋同一个镇上的好闺蜜。

她们三人,虽然性格不同,从事工作不同。

但都在相似的年龄里,面临着相似的人生困境。


剧中不止瑞秋人设炸裂,她的两位好姐妹也各有各的「猛」。

孙淑媚饰演的萧如如,是八点档恶毒女配演员。

演遍了各种狗血桥段,在生活里唬人也是手到擒来。

见到瑞秋上大学的儿子,直接发动魅力阿姨攻势。


当事业停滞,萧如如回到镇上开酒吧,等待真正的电影表演机会。

谁知过程中,她与闺蜜杨世美的侄子动了感情。

第一次谈相差二十岁的恋爱,与第一次面对真正想要的表演机会一样,本来以为的潇洒会瞬间消失。

原来人不管几岁,都会因为害怕失败被笑,都难免在意别人的眼光。



丁宁饰演的杨世美,是镇上水电修理店的女儿,母胎单身。

父亲退休后,她接手了店铺,成了镇上唯一的女电工

本来觉得老顾客都是照顾生意的熟人,谁知自己的江山还得自己打。


手忙脚乱之际,杨世美又意外遭遇了47岁的初恋。

谈得乱七八糟,几乎失去自我。

同样发现,初恋的青涩滋味,不管几岁都一样。


三位女演员结合自己的人生历练,用醇熟的演技,为这部剧注入了自然而动人的治愈力。

她们卸下年龄标签,将人物还原成鲜活的个体,提醒观众年龄不是阉割生命力的枷锁。

中年人也有各种各样从未经历过的「第一次」,她们也会动摇、犯错、怀疑自我。

而剧集无意苛责也不施压,只是陪角色一起慢慢渡过,直至她们自己站起身来。


台词中一次又一次出现的「不管几岁都一样」,不断具象化着中年焦虑与恐惧。

与此同时也告诉着观众,找寻自我、事业突破、感情链接、生活方式的探寻,不会因为人到中年就自动出现准备好的答案。


而这些事物的存在,本身就给人一种「你并不孤单」的照拂。

剧中,三个女人通过真挚的友谊,搭建出一片区别于社会区域的桃花源。

众人在喝酒吃肉插科打诨的笑声中,帮萧如如模拟影后颁奖,小三警告周瑞秋大作战,搞杨世美恋情大分析......

只要她们三个同时出现,彼此一切的伤痛、困惑、孤单,连同时间的纹路都会被抚平。




因为在友谊的国度,没有什么 「坏女人」。

就像学生时代的三人一起出演《白雪公主》,分别成为了后妈和两个继姐。

于是在反派的人生里,反派 才是情比金坚共同抗敌的主角。

她们为彼此的晚宴准备裙子,帮对方钓王子,心疼姐妹为世界削足适履留下的鲜血。

连仅剩不多的勇气,都帮对方好好保存。



这部剧的成功,自然离不开三位女演员的精彩演绎。

钟欣凌,丁宁,孙淑媚。

在台湾众多女明星之中,三人的名气都很一般。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的生命力似乎愈发旺盛。

无论什么角色,她们都愿意尝试,在演艺这条路上一步步踏实努力地前行。

终于,在四五十岁的年纪被更多的观众看到,并喜欢。

丁宁,年轻时一直因为一套大尺度写真集,困在「性感女星」「脱星」的标签里。


虽然出演了很多影视剧,但大多都是戏份不多的小角色。

直到49岁时,才凭借《幸福城市》获得金马最佳女配,证明了自己的演技。


孙淑媚,年轻时是当地有名的歌手。

但由于作品多以闽南话为主,难以出圈。

40岁时,凭借《天桥上的魔术师》获得金钟奖女主角提名,进而受到更多关注。


而饰演瑞秋的,则是已经53岁的钟欣凌

表演实力毋庸置疑,曾凭借《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的婆婆怎么那么可爱》等剧多次获得演技大奖。


但因为外形限制,在很多影视剧里只能担任配角。

即便如此,她依然可以贡献出非常亮眼的表演。

比如《我的少女时代》里饰演女主林真心的母亲。


还有在去年的台剧《影后》里,饰演经纪人胖姐。


这一回,她终于演了女主角。

而且还是炸裂的「老小三」人设。

细腻的文本、立体的刻画,再加上钟欣凌扎实自然的演技,这个角色也成为很多人眼中下一届视后预定。


而除了演员的魅力,这部剧的制作也非常用心且独特。

对非典型性主角与视角的成功刻画,是台剧近几年被感慨level不断提升的原因。

他们的创作有一股「什么都能写,也什么都能写出来的松弛感。

这恰巧与《拜六礼拜》的剧名意思差不多。

休息天好好休息,并以这种心态度过每个今天。

用当下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放轻松,人生的容错率超出你的想象。

而当你允许自己犯错时,新的改变才会慢慢到来。


剧中几乎处处都在呼应这个主题。

比如周瑞秋每一次第三者的经历,都在慢慢催动着她的自我价值感排序。



直到她结束与前夫的纠缠,感受到的不是无助而是解脱。

直到她意识到人生过了一半,也仅仅是一半。

直到她突然想起年轻时想做的事,决定在儿子当兵后重新去上学,并申请台北的工作。

她好像突然明白,如果能被一个人永远选择,那只能是自己,也就突然重新活了过来。



这样的松弛感对于台剧来说并不虚假。

因为这确实是靠创作者对非主流角色类型的补全,一步步升级至此的。

回看一下近几年的作品就能发现,女性主角和关系的样本越来越丰富。

《俗女养成记》里40岁悔婚返乡的陈嘉玲;

《忘了我记得》里单身赡养父亲的脱口秀演员程乐乐;

《村里来了个暴走女外科》里流产酗酒又重整人生的外科医生;

《华灯初上》里罗雨侬和苏庆仪的共同成长与羁绊;

《不够善良的我们》里上演红白玫瑰「情敌送终」的简庆芬和张怡静......



除此之外,这些样本的树立靠的是,不惮于书写犯错和阴暗面的勇气。

比如简庆芬被卧病在床的婆婆折磨出的,那一句带着委屈、绝望、愤恨、说完又愧疚起来的:

「我每天都在心里问几百次,你怎么还不死」


也像这部《拜六礼拜》中,周瑞秋的崩溃自骂:

「我是猪吗,我是猪吗,我告诉我自己几百次不要将感情赖在别人身上,为什么,为什么我......没有爱情我就活不下去吗,我是猪吗,我以为,我已经好了,怎么......」

是那么真实,真实到无力,以至于不忍苛责,闪现出理解的契机。



因为这些样本的积累,创作才能松弛起来。

对比之下,内娱「围剿老小三」的盛景映出的是长期以来创作上二元化角色塑造偷懒的恶果,是对角色人物只求工具化不愿照拂的恶意反噬。

极端迎合着极端,再酿就非黑即白的舆论战场,和每一天都在刷新的对现实乃至影视人物的道德要求,形成没有生活气息只有假意姿态的作品的恶性循环。

我想我们也缺一份松弛感。

从承认角色也是人,而人非完人,亦有希望开始。


全文完。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谢天谢地,这过气女演员终于翻身了
下一篇
张淇为《献鱼》演唱的《凡心》上线,用嗓音演绎烈性美学

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