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电影 央视又甩出黑马剧,仅播2集收视破1.4,王雷又拿到了王炸剧本

央视又甩出黑马剧,仅播2集收视破1.4,王雷又拿到了王炸剧本

在一众电视剧厮杀的暑期档,央视再一次甩出了一部黑马大剧。

《我们的河山》仅播出两集,收视率就突破1.4,成功跻身全国前列,仅次于已经热度爆表的《生万物》。



要知道,如今的电视剧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开播头两集便能有如此表现,足以证明这部剧不只是踩准了观众的审美点,更是凭借过硬的故事和质感打出了一张“王炸”。

很多观众在看过前两集后,都有同样的观感:久违了,这才是抗战剧该有的样子。



独特视角:从“崮城”到全局的沉浸式体验

抗战剧并不少,真正能让人觉得“新鲜”的并不多。

《我们的河山》最独特的地方,首先在于它的切入角度。编剧没有选择大场面的正面战场,而是把镜头拉向敌后战场——1937年的山东沂蒙地区。

这个视角既陌生又熟悉。



熟悉的是抗战背景,陌生的是故事立足点。

通过“崮城”这样一个县城的沦陷与光复,观众能看到全民抗战的缩影,看到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沂蒙山区发展基层武装,带领百姓同仇敌忾,最终粉碎日军的扫荡计划。



故事更聚焦,不需要铺天盖地的大战役,用一城一地的攻守,就能展现大时代的缩影。观众更容易代入,情绪更容易被牵动。

人物更立体,抗战剧最怕“脸谱化”,非忠即奸,人物单薄。



但《我们的河山》用不同身份、立场和选择,勾勒出丰富的人物群像

比如被迫“投敌”的张治平,他不是汉奸,而是孤胆潜伏的英雄。

比如书生出身的庄埼风,他既有信仰的坚定,又有性格的亲民与机敏。



故事节奏上,这部剧也把握得相当出彩。

第一集就连抛三个钩子——活埋、投敌、抗日。

观众几乎没时间分心,剧情就把人死死抓住。

从观感上来说,《我们的河山》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开局就是崮城失守,危机扑面而来。

短短一集,就包含了政治博弈、枪决反转、敌后突袭、潜伏埋线,紧凑的节奏让观众完全沉浸其中。

几个高光场景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刑场“活埋”戏,庄埼风面对枪口时,闭眼静候,随后一句“把子弹留下来,打鬼子”,彰显英雄气概,瞬间立住人物。



抗战剧容易拍成“神剧”,观众早就对“手撕鬼子”、“以一敌百”嗤之以鼻。

而《我们的河山》恰恰在质感上下了大功夫。

画面场景真实,全剧在山东临沂实景拍摄,服化道考究到位,黄土地、村落、据点都极具历史感。



战争场面写实,游击队作战的不足与牺牲被真实还原,没有神化,没有悬浮。

尘土飞扬的战场,沂蒙小调的穿插,都让观众仿佛置身其境。

可以说,《我们的河山》不仅仅在讲述一段故事,而是通过真实和大气,让观众沉浸式体验那段波澜壮阔又艰苦卓绝的历史。



演员群像:王雷再度突破,老戏骨撑场

一部大剧能否打动人心,故事是一方面,演员的表演更是关键。

《我们的河山》在选角和表演上,几乎全员在线。

王雷饰演的庄埼风,是剧中最核心的人物。



他身上有两条线索,一是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二是从文弱书生成长为坚韧干将的转变。

王雷最大的突破,是把人物的“信仰感”与“亲民感”结合了起来。

在刑场静待枪决的戏里,他没有夸张的表演,只是平静闭眼,却透出一股视死如归的从容。



那一刻,观众能真切感受到人物的信仰力量。

他操着山东口音,性格里带着碎嘴子的小幽默,说话的腔调很接地气,时不时急到跳脚,动不动嘶吼大喊,王雷在演技中展现出的直白和外放,与以往他的银幕角色完全不同。



尤其是那段自己往坑里一跳,苦口婆心地喊出“把子弹留着打鬼子”的时候,不仅让人热血沸腾,还让观众觉得这个英雄是鲜活的、落地的。



这种突破避免了人物的模式化,让庄埼风成了既能文又能武、既严肃又接地气的复合型角色。



张天阳的张治平,是剧中最复杂的角色之一。

一开场,他投敌的表象,让观众忍不住调侃“又演汉奸”。可随着剧情深入,才发现这是潜伏。

张天阳的表演正是抓住了这种模糊性,眼神、语气、神态,都游走在忠与奸之间。

这种表演方式让角色充满张力,也为后续的反转埋下了铺垫。



对于一个常演谍战角色的演员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新的突破。

于洋饰演的基层干部周密,则完全另一种气质。

正气凛然、沉稳果敢,他带领游击队的那场伏击战,哪怕最后损失惨重,也让人记住了这个角色的坚毅和沉稳。

老戏骨的加盟,让剧的基调更厚重,也更可信。



很明显,这部剧的群像塑造尤为成功。

王雷、张天阳撑起主线,老戏骨稳住氛围,其他演员如陈钰琪、焦俊艳等则在不同位置贡献着鲜明的角色色彩。



作为一部历史革命剧,《我们的河山》其实加入了一些年轻的青春面孔,但整部剧没有“偶像化”的刻意,而是让每一个角色都真正成为抗战洪流中的一份子。

这种群像感,正是抗战剧最需要的。



过去十几年,抗战剧口碑一度被“抗战神剧”拉低,观众对这个题材避之不及。

但《我们的河山》让人看到,真正的抗战剧该是什么样子。

它的真实、大气、沉浸感,让观众重新体会到那段历史的厚重。



它的群像塑造和演员突破,让角色不再脸谱化,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

更重要的是,它没有迎合市场去加爱情、偶像的外壳,而是把全部力气放在展现“全民抗战”的精神内核上。



“妥协投降是换不来安宁的”,剧中这句台词,正是整部剧的精神写照。

可以说,这不仅是央视甩出的又一匹黑马,更可能是新一代抗战正剧的标杆之作。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时隔20年,CCTV1又一抗战大剧大火,终于有媲美《亮剑》的剧了
下一篇
《生万物》收视率爆了,年代剧王炸实至名归,央视选剧眼光太绝

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